大澳洲梦正离有志雪业者越来越远,至少在2031年之前,买房仍将是澳人不可承受之重。新的研究发现,平均全职收入已不足以进入悉尼任何地方的住房市场,专家呼吁进行紧急住房改革。
由悉尼科技大学(UTS)的房地产专家班古拉(Mustapha Bangura)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李奇霖教授(Chyi Lin Lee)领导的新研究发现,如果得不到额外支持,新州平均兼职或全职收入中位数的人都无法负担在大悉尼地区买房。
"尽管我们预期住房负担能力问题对兼职工作者的影响会很严重,但我们发现全职雇员也受到很大影响,"李教授说,“这突显了住房负担能力危机的普遍性以及出台全面政策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负担能力指数,研究人员使用30%的住房成本与到手收入比率(被认为是住房负担能力的临界值),根据平均兼职和全职收入来考察悉尼哪些地区是负担得起的。
研究人员发现,根据2021年新州兼职雇员的每周收入中位数600澳元,以及全职雇员的每周收入中位数1500澳元,悉尼没有任何地方是可负担的,这对有抱负的房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研究发现,邻近市区也是一个因素,对于有意业者而言,越靠近悉尼CBD的房产越难买得起。
然而,西悉尼部分地区的一些分契式住宅(通常是公寓和单元房)的可负担比率虽然超过了30%,但幅度不大。
"收入中位数不足以进入悉尼住房市场的主要后果是,仅仅依靠收入的家庭实现自置居所的机会有限。”李教授说,“很显然澳洲人的雪业梦正变得越来越难实现"。
不幸的是,对于有抱负的业主而言,至少要到2031年,情况才会有所改善。
李教授表示,“父母银行”对于首置业者越来越重要,同时人们在住房偏好方面的期望值也需要大幅降低。
研究发现,需要进行重大住房改革,以确保住房成本不会进一步升,使首业者无法负担。
根据分析结果,2031年悉尼东区一栋独立屋的入市负担能力指数(entny affordability index对于周薪1.500澳元的人而言,约为170%。
在Parramatta附近,周薪600澳元(即非全职收入中位数)人士的房屋负担能力指数约为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