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医学遗传学家阿兰•比特勒斯近日出版新书《血缘背景关系》,让一向站在“优生优育”对立面的“表亲结婚”变成“误读的常识”。
阿兰•比特勒斯(Alan H. Bittles)出版的《血缘背景关系》(Consanguinity in Context)中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的人是与远房堂(表)亲或是更为亲近的亲戚结婚。在一些婚姻关系里,新人的父母之间本身也存在表亲关系。庞大的基数也涵盖了不少以严谨著称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第二位夫人就是他的表亲,美国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妻子则是他的表妹。
阿兰•比特勒斯也从遗传学的角度,论证了这个事实——表亲通婚风险被人为夸大,对此问题更为科学的态度应是:注意家族遗传病史,而非绝对禁止近亲婚配。
一项世界范围的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仅以第一代表(堂)兄妹为例:北美和西欧首代表(堂)兄弟姐妹通婚率一般为l%;南美较高,为0.5-3%;亚洲则最为普遍,日本平均可以到达5一6%,而印度的农村甚至高达33.3%(Freire-Maia,Eugen,Quart)。
总部位于多哈的阿拉伯基因组研究中心(Centre for Arab Genomic Studies)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卡塔尔35%的婚姻为表(堂)兄妹之间结为连理。
近亲结婚:近亲(或称亲缘关系)是指 3 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如果他们之间通婚,就称为近亲婚配。近亲婚配的夫妇有可能从他们共同祖先那里获得同一基因,并将之传递给子女。如果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到这样一对纯合或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为近婚系数 (inbreeding coefficient,IF) 。
扫描二维码
获得房产一手资讯